書法教育月刊——-文◎適評
與陳漢忠、郭儒禎伉儷結緣始於二○○二年,斯時我忝任學會理事長,蕙風堂負責人洪能仕兄推介旅居多倫多擔任「加拿大中國書法協會」會長的陳漢忠先生參與學會每年一度的「台北市國際書法展暨迎春揮大會」,其後每年至少有一兩回的會晤,二○○六年且與美國中華藝術學會共同舉辦「臺美加書法巡迴展」,我組了二十多人的參訪團到加拿大多倫多與之交流,來來往往中漸漸對漢忠先生的為人、學養、藝能、事業有進一步的瞭解,方知他出身於金門的世家旺族,長輩們於商、政、文、教各方面皆有相當的成就。年少時期家學蒙養孕育了青年時代業餘染翰、不輟詩文書畫研習的熱情,並積累了壯年以後在藝事上創發的潛藏能量,可以說漢忠先生近十年來在加國及國際間書法活動場域的獲重視,殆不止是他對各參與事項的熱誠而已,他在詩、書、畫、文方面的深湛涵養功夫,更是他受重視的要因。
陳漢忠字觀舜,福建金門人,一九四一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小學時隨父母遷返故鄉金門,初中畢業後入台北市復興高中,一九六五年卒業於淡江大學中文系,服兵役退伍後任基隆市銘傳國中教師、組長。並在光隆商職兼課,一九七一年應聘台北市立復興高中。餘暇參加進修課程,結業於台視公司電視編劇班、高級電視編劇班,及政治大學教育專修班,台視公司並聘為特約編劇。一九七二年參加中國電視公司新進人員招考獲錄取,乃辭去教職,開始其近二十年的中視職場生涯,由專員而至組長,並兼「中西畫刊」、「中西文教」兩刊之主編,有電視劇《黑潮》等及《電視與製作理論》專輯行世。漢忠先生幼年聰慧,外祖父傅鍚琪以詩文書畫名聞鄉里,母親及姨母承傳家學,尤其姨母傅晴曦詩文書法俱優,品德才學出眾,在馬來西亞創辦菩提中學擔任校長,對僑界教育卓著貢獻,為鄉人所景仰。在母、姨課督之下,漢忠先生從小浸淫詩文、書法,奠立紮實基礎,及入大學中文系更能深入經史子集堂奧,他說:「小時候每天都要練字、背幼學瓊林,習字範帖是姨母的楷書,中學以後則學習柳公權、顏真卿的筆法,後來才拜師王北岳教授、王愷和先生,但主要仍以顏柳兩家及北魏鄭文公碑、張猛龍碑、張玄墓誌等為研習對象,王愷和老師強調要把基本功夫練好,所以就在筆法和結構上著力,但因工作忙碌,臨摹的字體並不全面。及至一九八八年職場休退,移民加拿大才廣泛臨寫,最傾力的是二王、孫過庭、李邕、黃山谷、米芾、王鐸等的行草,同時也兼涉漢隸,大約有十年時間用功於行草、隸書上面。而因年輕時曾向翁文煒老師學畫多年,人物、山水、四君子、花卉尚能點染成篇,也就書、畫同時進展。」
漢忠先生憑恃其國學根柢和詩文寫作經驗,在參與一些雅集、展覽、座談、講演等場合時,漸漸地將潛藏的古典文學涵養展露出來,不幾年間累積的古詩、聯語創作已達三、四百之數,這些作品輯為《翰真齋詩稿》六冊,載錄了他二○○一至二○○六年間感事抒懷、應酬即席、聯語嵌字的詩思雅興,體裁包括五、七言的對聯、絕句和律詩,而以七律較多,也最能彰顯才調。律詩之精妙處在於對仗及用典,苟非博覽古典詩文、深諸史事掌故、熟練格律運用,要即席成篇頗非易事,何況所詠人事景物還得貼切得體,遣詞造句須能情思高雅,即便中文科班出身、書畫名家中臻此水準者想亦不多見。
漢忠先生自一九八八年移居海外以來,書畫詩文、社團運作、國際交流各方面均有顯著成績,我以為其賢內助郭儒禎女史功不可沒。儒禎女史一九四七年生,台灣台南人,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父親行醫濟世,並擅書法、詩詞,譽享南台。她自幼喜好文學、書法,又學習繪畫、鋼琴,青年時代從事英語教育,首先創辦雙語教學,後移民加國,經營房產事業,暇則研習書法,初以楷、隸為宗,繼則涉獵行書,又入大學習油畫、粉彩、偶亦摛詞、吟詠,其創作數量因固夫婿少,然因家學淵源,加上自身的氣質,詩、書、畫都雅逸可觀。難得的是伉儷二人事業有成,感於藝術對人生品味,對社會風氣,對文化傳承的作用,不僅個人熱心參與相關社團、活動,更出錢出力進一步獎倡帶動,使更多人受惠於各種形式的接觸所帶來的生活樂趣與心靈豐足。漢忠先生旅加之初除事業關注,把大量時間用來讀書、臨帖和重拾畫筆,一九九九年始加入「加拿大書法協會」,由於表現特出,二○○三年至二○○九年連任兩屆會長,任內辦理年度會員聯展,每年參加台北國際書法展,辦理台美加巡迴展,主辦「第十六屆國際書法聯盟多倫多大展」,自一九九六年起在家鄉金門主辦「傅錫琪書法比賽、展覽」等大型活動,與同好組織「墨韻琴聲館書畫會」,發起聯合在溫哥華的「加拿大中華文化藝術總會」,在渥太華的「加華藝術協會」,在安省倫敦的「中國書畫會」,在多倫多的「墨韻琴聲書畫會」、「加拿大中國書法協會」等五個社團,成立「加拿大中華藝術聯合會」。在海外異邦,這些華人社群的民間組織一方面弘揚文化,一方面也糾合同道,形成一股力量,而做為有能力的領導人,或可藉此在當地取得受重視的地位,自然有利於活動的推展。
當然,漢忠先生與儒禎女史雅好藝術,進而參與、推廣,其初衷只為遣興寄情、切磋長進,但在展覽、研習、講演、交流中開拓視野、廣結善緣,然後因為社團運作成功而勃興一種使命感,乃至成為志業,這諸方面是相得益彰的。因為若少了這些,則藝術造詣、人文涵養、行事智慧……等所積蘊的品味魅力如何展露?必須仰賴點滴積累的藝業成就如何堆疊,恰恰是才智的具備,在一個合適的平台上閃耀光芒。如果說
詩文書畫的造詣是所謂「人書俱老」的話,那麼「老」字的涵義應有兩個層面,一是「人」的老,這老未必指年歲,是人生閱歷的老成練達,顯現出的圓融與智慧;另一是「藝」的老,這老卻是技法表現的精純和創作美學的通會。那麼藝術家不僅只在書齋畫室沈潛、學問出入古今,遊歷五洲四海、俯仰社會民間方有可能臻於圓融無礙的境界。因此藝術家投身社會活動絕不是一種沽名釣譽的作風,尤其當今中國傳統文人書畫已成為專業項類,書畫家沒有了古代帝王將相、文人官宦的光環,從業者的社會地位與藝術價值固然來自創作的優質,其文化、藝術事業經營的事功將也是衡量因素。
這個道理在漢忠先生得到佐證,他的書法近十年來成長快速,詩文大量發表,這莫不是參與活動激發而來,他早期寫唐楷、寫北碑,注重的是筆力的渾厚、結體的平正,但卻不夠飄逸灑脫,後來臨習行草,取徑晉、唐、宋書家的經典作品,融鑄碑帖於一爐,所作便頓然奇正相生、方圓兼俱,在長期楷體結構與筆法訓練的基礎上,揮灑出饒具自家特色的風格面貌。隸書方面曾臨習禮器、乙瑛、史晨、石門、西狹等漢碑,由於北碑的沈浸,筆力雄健一寓於金石趣濃厚的隸書,遂塑成一派古雅厚重的氣息;小行書略帶碑意,手鈔《翰真齋詩稿》最能代表其書翰的情調,是一種看似信筆揮寫卻法度儼然的功力。詩、書之外,他的文人水墨畫也頗有可觀,在年輕時期近於工筆花卉畫法的研習,以及書法線條的紮實,使山水、四君子、花卉等作品,予人感覺逸筆草草卻氣韻生動。近期的作品中,有一類以詩畫搭配,形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趣味,還有以左筆反寫的作品,展現求新求變的思維。此外他對書論、畫論的探研也甚深入,這可以從他幾篇演講稿中看出端倪,譬如「書畫同源談六法」,在講義中將各個論點以一首七絕歸納旨要,共寫了將近二十首,這種功夫非比尋常;又如「談佛法與書法」則顯示他對佛教與書法史瞭若指掌,無怪乎上海復旦大學「文人書法暨石鼓文研究中心」特聘為研究員,理論研究的不偏廢正也是創作成熟的重要助力。
我對於漢忠、儒禎賢伉儷的書畫真蹟所見不夥,因此難免流於泛泛之談,恐只及其藝術修為之十一而已,尚待來日有深入見解時進一步闡發。茲值伉儷有香港之展,爰作簡介,並詩三首以賀其大展成功。
(一)
墨韻琴聲北國秋,翰真文雅慕心游,
鍾靈蓬島高賢教,毓秀浯江家學修。
橐筆鋒毫驚四座,摛詞綵藻動楓洲,
飄蓬常愛詩箋老,雪案聯吟一室幽。
(二)
壯年去國海西東,寢饋難忘儒雅風,
星月凝眸思杜老,人情涉足學蘇公。
筆花爛縵存功底,墨彩紛呈自臆胸,
覓句清吟鶼鰈趣,畫圖染共一窗紅。
(三)
毓秀鍾靈浯水悠,先承後啟共謀猷,
詩文書畫鄉賢重,敦厚溫柔古意留。
夙慧家風經典誦,萍生遊歷翰章酬,
楓湖載筆藝名甚,墨海鴻圖七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