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加拿大五台山

專訪加拿大五台山 佛教藝術館共同主席── 陳漢

發佈:2010-8-06 09:01 來源: 潘秀蓮採訪

筆者:得聞加拿大五台山佛教藝術館於二零零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召開了第一次籌備會議,特別聘請陳漢忠會長和石人先生為共同主席,敬請陳會長介紹佛教藝術館和碑林建設的初步構想。

陳主席:加拿大五台山佛教藝術館是湛山精舍住持達義法師積極主導興建的加國佛教五台山體係 中,一個融合佛教文化和中華文化,以弘揚佛教精神的藝文團體。經籌備委員會決議:發函誠徵環球中國書法名師大家珍貴書法創作一百零八件,原作品由本館永遠典藏,定期展出;並精印成集,廣為流傳。計劃日後將一百零八件刻鑿於加拿大五台山碑林,以供參拜信眾觀賞。期藉中國書法的優美藝術,佛教經典的名言嘉句,以體認佛教的慈悲精神,廣收潛移默化,端風正俗之效。啟迪智慧人生,開闊清淨心靈,雙修福慧,意義深遠。

加拿大五台山位於安省多倫多近郊靈山秀水的Peterborough,金剎寶殿依中國唐朝五台山木建築仿製,肅穆莊嚴,古色古香,佔地遼闊(530英畝),規模宏偉,落成後,將成為北美最具中國傳統風格的佛教聖地;薪承中國五台山的傳統精神,法渡眾生,方便信眾參拜頂禮,發揚佛教於加拿大,甚至北美。藝術館將配合佛法的弘揚和傳播,舉辦各項藝術活動,發揮以文弘教的功能。

筆者:自從佛法傳入中國以來,書法藝術對佛法的傳播和書法藝術的風格、題材內涵等,有何影響呢?

陳主席:書法是中華文化精神與藝術的最具體表現,更是世界上唯一能以文字表達文化的藝術。印度文化原本就沒有書法藝術這項課目,而以印度文化為背景的佛教,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歷代佛教高僧和文人雅士在書法藝術上產生了顯著的影響。佛教傳入中國之初,由於印刷術尚未普及,佛經的弘揚流布只得靠中國傳統用紙墨抄繕。因此,用書法抄經和造像題記等等保存了無數有關書法文化的遺產。至今,佛教對中國書法藝術仍有著顯著的影響:

佛教的抄經

抄寫佛經是佛教信眾表達對佛虔誠和祈福的行為,歷史留傳下來大量抄經人的佛經抄本。最早的經卷是魏時敦煌太守倉慈所書的《佛說五王經》,這是絕無僅有由地方官親自抄寫的經書。

此外,也有一部分抄本出自一般普羅大眾的手,《金剛經》云:「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因此信眾都是抱著信仰的熱誠,發願抄寫經書。坊間可以買到專為抄經而設計的抄經宣紙,更有將佛教經文以朱紅色印刷在宣紙上;讓信眾用描紅的方式抄寫,既方便又不失抄經的虔誠和功德,頗有創意。

造像題記

造像與題記是書法的遺物。造像是北魏時代,超度者對佛像頂禮膜拜,宗教的禱福、或供養。他們用石頭所雕刻的佛像上,刻下一些與造像有關的文字,這就是題記。最有名的就是「龍門二十品」的題記,題記中充分結合了激烈的宗教熱忱和率真的藝術。

墓誌銘 碑文 碑林

墓誌銘、碑文、碑林都可以說是受到佛教北傳的影響,幾乎只要有寺院就有碑文,碑林,這些留下來的碑刻都成為後世書法欣賞研究最珍貴的資料 。

書法與佛寺的楹聯

佛寺的楹聯具備弘揚教義,教化民心,頌詠勝景的功用,文辭與書體多出自名人、書家之手,更具有審美欣賞的效果。古今以來,書法與佛法,相得益彰,成為絕妙的結合。

筆者:請陳主席列舉一些高僧大德,書法名家及其作品。

陳主席:歷史上每一時代都有以書法留名傳世的高僧大德和書法名家,以下列舉幾位耳熟能詳的代表人物:

埋筆成塚的智永智永,是梁陳隋間人,為永興寺僧,人稱「永禪師」,他是王羲之七代孫。傳說他曾寫過八百本千字文,分送給江南各佛寺。許多僧人拿來作為書法的範本,相信對當時江南的書法風氣,必然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他的書法和佛家精神給合為一,也可能因此促成了日後禪宗書法的風行。 集王字刻「聖教序」的懷仁懷仁他不是著名的書法家,但因為他用二十多年集了王羲之的行書刻成「大唐三藏聖教序」、「三藏經」、「心經」而傳名。

被佛教和書法所造就的懷素

懷素是書法史上最著名之書僧,「自敘帖」是他的代表作品。在作品中以平靜少有變化的書法筆觸,來反映出佛法平和處世的世界觀。於是「自敘帖」成為草書的聖品,一直是世代書家臨習草書不二選之最佳範本。

才智雙全的蘇東坡

蘇東坡與佛印的故事大家都聽得很多,不再贅言。他除了經常與高僧交往,還寫了很多禪意很深的詩句,如:「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

書禪合一的黃山谷

黃山谷更是一位融合佛禪與書、詩為一體的書法家、詩人。他主張書法要「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否則就不是書法。他受禪宗的影響認為「文字就是禪,禪就是文字」。

同時,他把北宋的書法家主張「書法猶如佛教的心印,發於心源,成於了悟,非口手所傳,以心印心的思想與「書為心畫」揉合為一體,於是儒釋相融就成為他的思維基礎。

提倡魏碑的康有為

康有為把書法和佛法的修煉工夫,提昇為同一層次,認為書法也須經過戒、定、慧的修行才能證悟真理,修成正果。提出「書法亦佛法,如於戒律,精於定慧,證於心源,妙於了悟。至其極也,亦非口手可傳焉」加以闡釋,書法與禪的縈繫更為強化。

才藝兩全的弘一

弘一(李叔同)可以說是一位全能的藝術家,他精於書法、繪畫、刻、詩文。中年出家時,把原有的一切才藝都放棄,毫其眷懷,獨留書法,作為終生相伴。他以書法來弘揚佛法,自成一家的傳世名師。

筆者:書法以抄經,造像題記,碑文,譯經等「筆墨為佛事」,請問陳主席對於湛山精舍住持達義法師,積極籌建之加拿大五台山,並設立「加拿大五台山佛教藝術館」有何感想?

陳主席:「筆墨為佛事」是以筆墨(包括書法)禮佛尊法的表達,諸如抄經、造像題記、碑文、譯經等,但在「筆墨為佛事」中,書寫者也以佛法來怡情養性,洗滌俗塵。因為在抄寫佛經、書碑或題記的同時,佛教的要義思想亦無形中滲入書寫者的書法意境中。書法藝術的表現除了涵蓋從點、線、面於筆墨運行的濃、淡、乾、濕、白等五墨表情;或逆、澀、迴、暢的停留技巧功夫外,更從研墨到下筆都須收攝身心精神專注。所以書法是一種心靈淨化,是藝術創作的修行方法。

湛山精舍性空長老、誠祥長老、樂渡長老長期規劃及住持達義法師積極籌建的加國佛教五台山,是一件千年萬世的大功德。尤其是成立「加拿大五台山佛教藝術館」更具高瞻遠囑,獨具慧目。我認為莊嚴雄偉的金剎寶殿,是有形相的成就,豐富盛碩的藝術典藏是無形資產,兩者相輝相映,佛教在北美發揚光大,可久可長,自可期待。

筆者:陳主席除了是加國佛教五台山藝術館的共同主席之一,也是加拿大中國書法協會榮譽會長,可否邀請您談談有關習書畫的心得體會?

陳主席:書畫是我畢生之所好,鑽研數十年,探悟「藝海無涯」,願窮一生之功而從之,絕不放棄,永不懈怠。在書畫鑽研與創作中,深悟參加書法活動和弘揚佛法,學習書畫與學習佛法理論是一樣的。所以,「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八個字是我謹守的座右銘。

筆者:非常感謝陳漢忠主席接受加國佛教雜誌的專訪,使我們對書法藝術有更深入的認識,展望不久的將來,在「加拿大五台山佛教藝術館」圓滿落成後,大眾齊來分享觀賞佛教藝術文化的法喜,阿彌陀佛!

 

壯志丹青

陳漢忠見證辛亥百年

【多倫多訊】

陳漢忠(左二)揮毫

本地著名書法家陳漢忠應台北有關方面的邀請,於7月前往參加國父紀念館、淡江大學及中國書畫報聯合主辦的「辛亥百年書畫論壇」後,10月6日又應邀參加由中國文化部主辦、中國美術館承辦的「百年風雲.壯志丹青—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術作品展覽」,見證以此一以藝術形式表現重大歷史主題。

據陳漢忠28日表示,共10位海外書畫家受到中國方面的邀請。這次「百年風雲.壯志丹青─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術作品展覽」,於10月8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分別以「壯志」、「追懷」、「心聲」三大篇章構成。共展出國畫、書法、油畫、版畫、雕塑和水彩畫等近300件作品薈萃,此展覽已於10月22日結束。

其中,「壯志篇」展示的是辛亥革命志士和歷史文化名人孫中山、黃興、何香凝等當年的書畫作品。還有近代中國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藝術大家,包括「中國油畫第一人」李鐵夫、當代草聖于右任、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等人的作品。

「追懷篇」以表現辛亥革命的主題創作。不同時期的孫中山形象是展覽中引人注目的亮點。如以孫中山為題材的靳尚誼的油畫、劉海粟的雕塑。

陳漢忠表示,應邀參加這一具有畫時代意義的盛展,能與當代書畫名家共聚一堂,瞻仰風采,濡染翰墨,至感榮幸。他說,本次展覽的一大特色的是「心聲篇」,邀請了大陸歐陽中石、張海,香港司徒乃鍾、馮永基,澳門連家生、龔正中,台灣李奇茂、張光賓、歐豪年和海外陳漢忠、張恆、林伯墀、李雄風等近百位藝術家進行書畫創作。共創作巨幅山水、花卉畫各一幅,百尺書法長卷一卷。所有展出作品與孫中山先生墨寶已精印一巨冊,全球發行。陳漢忠並將其參展作品一幅,致贈中國美術館作為永久館藏。

陳漢忠認為,此次美術作品展覽,將海內外書畫名家綻放出墨彩芬芳的最新作品匯集一堂,讓人感受到藝術家熾熱的情感和各具精彩的藝術風格,譜寫了海內外藝術家對這次展覽主題同聲應和的佳話,描繪出中華盛世的時代錦章,也展現了海內外炎黃兒女盼望中華一統和振興家國的情懷。

Copyright 2011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ll rights reserved.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壯志丹青 陳漢忠見證辛亥百年